这几天在上大四学生的优化控制的课,感觉真好,这门课其实就是我研究生学的数值分析.
我记得我们的老师就是拿着书来讲,公式+文字,学得很郁闷.老师每天要上4个大课,每个课堂都是西十二的最大的教室.里面坐满人.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着课本来的,没有实际应用,没有除了powerpoint以外的工具的应用.而且老师还以知识产权之类的理由不让拷课件.
这 里不是,这里学生很少,在牛津最高的楼房----thom building里的最高一楼,工程系图书馆旁边里,三面都是窗户,全部自然采光,大概十多个人,老师和学生可以互动.去的时候发讲义,老师讲的时候主要 是拿图讲,一维的时候怎么求,二维的时候怎么样,都是有图形的.而且在静态的图上说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开始用真正我们要用的matlab来演 示...这很重要,这让我感觉这些东西是可以实现的,而matlab的作用是很强大的,不同的算法需要的时间步也是可以清晰看到的.到讲完前面的求最小值 的部分之后,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在三维图像上提取动作,然后解释在电影里是如何用的.思维豁然开朗,原来数值分析可以做这个用,于是会不由自主地想,那 还能不能做别的呢,我们能不能用上呢?
真的.
完全不同!
还有许多,比如我一来,老板就安排我讨论研究方向和计 划,但是并不push我,只是要我先以此access,讲他初步确定的我的研究内容带来的结果对于整个team的作用.然后带我参观楼房,介绍实验室,介 绍师兄师姐.因为那天比较晚了,他又安排我下次见他带我办手续,上楼下楼,从他的办公室到别的老师的办公室,帮我填一些表格.因为我的学生卡没有办到,所 以他又安排了下一次的见面,把剩下的事情办好.要知道我的导师是非常非常忙的,除了教学和研究,他还是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 以前劲柏老师的博士论文答辩请来的海外教授就是我的导师Arthur.Dexter.反观国内呢,很多老师把研究生差来遣去,比较夸张的例子是听管院同学 说的,早上,住水果湖的老师打电话让学生买早点,于是学生买了牛肉面打的送去,又坐公交回来.另外的是一个老师在洗车,一个老师经过的时候惊诧地说:你怎 么不让你研究生洗啊!
大家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国内的研究生看了多少论文?我大概看了20篇到30篇,也有多的同学,百来篇吧,很多人都是在写之前才看,然后剪刀加浆糊.可是我刚刚毕业的学姐看过的论文,写过的资料,做过的笔记,大概堆了半人高.
所以,我压力很大,又非常庆幸,尽管生活很苦,挺孤独,可是还是决心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