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

傻,是没有药医的

套用的,是节省同学的题目。反正这里没有人看没有人知道。

慢慢我会努力过渡到这里来,因为,这个博客是一个工作的我。


在EVA里,那台超级电脑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发明者的三个自我:作为科学家的她,作为女人的她,作为母亲的她。这个博客,是记录作为researcher的我(没有颜面自称研究人员),校内网,是记录作为“I'm not a girl, but not yet a woman”的我,MSN是记录一个不够成熟的孩子气的我。


傻是没有药医的,我不知道节省同学指的是什么。我的指向性很强——今天模型算出来了。问题终于找到,如此简单的一个错误:把一个地方的符号弄错了。

当时正在和Arthur讨论到底那个本来不该出现的正反馈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忽然发现有两个应该此消彼长的量竟然同步增加了,赶紧进去一看——乖乖,就是它了。

当时很羞愧,以至于做出了非常搞笑的动作……真的不是故意的。我扭过头,用指头戳了戳Arthur的胳膊,说:I found the problem----a very stupid mistake。

然后数据如愿以偿地收敛了。我还是羞愧的无地自容,崩溃地自责——关于那个弱智的错误。Arthur宽慰说:mistakes are always stupid mistakes。真是富含哲理的语句。不枉我如此崇拜Arthur。

当时想到节省同学的话:傻,是没有药医的。
分明就是预言今天的我。



回来和师兄讨论合作的问题。既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纵深合作也就成了可能。

首先,说一说Arthur帮我定的行动方向:

1.简化模型提高速度
2.两步走方针:用基于物理方程构造的模型来生成数据,构造一个黑盒子模型来学习这些数据,得到一些模糊控制的规则。
3.构造出一个能够基于设计要求来计算系统参数的front-end的程序或者模块
4.模型的验证
5.一些应用方法的研究(?忘记鸟,大概是一些控制方法的应用吧)
6.多区自然通风模型由CFD生成数据,然后用黑盒子模型来迅速学习并进行预测。



今天老板要我把模型变得更通用一些。此外,我觉得还应该把稳态变成太阳辐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模型,这样才有实际价值嘛。然后呢,讨论一下各个参数的区间问题,很多参数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的,一方面是物理意义的区间,一方面是收敛与否的区间。在这些的基础上,写一个报告。那么,基于物理公式的模型构造到此结束。


然后,按照Arthur和师兄的共同指示,下一步应该是设计一个模糊控制的黑盒子,模拟基于物理公式的模型。为此,应该看一下如何建模糊系统的书(师兄啊,偶像啊!!复杂事情中能够一眼看到关键,牛人!)这个模型的作用在于,能够迅速得到和前面模型类似的结果。师兄解释,大概是这样一回事,先用构造好的模型生成无数的数据,得到一个数据表(反正硬盘不贵)。这些数据表呢,就相当于一个选择树的枝头的果子,然后再出现的新数据在选择树中徘徊那个前进啊,到最后关头直接进行各种插值计算什么的,得到一个最可能的新果子。


计算出太阳能部件的控制策略还不算完,难度比较大的可能在于整个系统的模糊控制。师兄的话是:解模糊方程组(额滴神,看来不简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就可以PhD毕业了。

但是师兄另外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向。比较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向。我们打算往这个方向努努力,能做出多少做出多少。做的多吧,多发几个paper,搞不好就干脆做这个当论文了。做的一般吧,至少可以在毕业论文里当作一章内容。
我们俩个在整个组里算是比较特殊的背景:其他人都是控制出身,我们俩是暖通出身。(都搞出身问题了)。我们学流体力学的时候,各种无量纲准则数为简化经验公式带来了多少好处我就不说了,每个学了流体力学的人都至少还记得雷诺准则数吧!没有它,怎么判断流动情况?还有毕渥准则数(……忘记作用了,咔咔),还有普朗特准则数……这些无量纲准则数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在无数恶心的数据中发掘出来的——仿若想起那个词DATA MINING。但是,这是手工挖掘,很苦。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利用计算机,从一堆数据中,自动生成公式,自动选择准则数。
想想,要是真能做到,该是多么牛逼的事情啊!但是这个有多难呢?首先,现在计算机的发展程度还远不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其次,这在AI中也属于比较前沿的东西,我们这个方向一旦有真正的思路,对于AI学科来说都是开创性的。再次吧,人类如何进行这样的归纳总结都是很难再现的,用计算机如何再现呢?是个问题吧。最后呢……我那么弱,我是水桶里最短的木条啊。

但是,目标现在有了,今年,自己写一个发表在杂志上的paper(系统工程啊,万事开头难啊,还要学习写作方法)。还有,今年,transfer。
师兄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研究生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就相当于本科的GPA。大公司来,看这个!
我不是不想前进,是没有量化的指标前进不了。这下好了。嗯。希望3年下来,师兄发6篇,我能发个4篇5篇的,我们互相署名。总数量要有两位数!